香蕉太太德意廚房: 繼第一次黑炭香蕉蛋糕經驗後, 從失敗中學習今後烤香蕉蛋糕都成功!

德國媽媽都有一個強項:烘培, 烤手工餅乾, 烤蛋糕, 做甜點, 婆婆也是當然也是蛋糕甜點高手, 她的招牌蛋糕是我要學起來的目標, 我想我愛吃香蕉, 那就先從香蕉蛋糕開始, 以前不下廚的我自從當煮婦後, 有時候會上網看一兩個最簡單又不錯的教學影片,然後關上電腦,開始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一套做法, 漸漸得對煮東西開始有自己的好感覺, 自己烤蛋糕倒是第一次,但想香蕉蛋糕應該不難, 結果上個月第一次烤就烤成黑炭蛋糕, 網路上都說用350度烤, 我家最高還只有250度, 我還是失敗了, 不過沒有關係, 套句德國名言:「從失敗中學習 」, 我們也有類似的名言是「失敗為成功之母」但說真的, 為何就覺得我們能量沈重?我想我們更常說國父革命11次才成功, 所以兩句合一就是「要失敗很多次, 就會成功」但這樣當家庭主婦是不行的, 所以用德國名言「從失敗中學習」的下一步是調整與改變做法, 感覺也很有人生哲學吧!果真就第二次就成功拉!這樣很容易就成功, 也很快有成就感的^^

喜歡香蕉的朋友, 一起來做好吃的香蕉蛋糕吧!提供給大家免失敗的成功做法大公開!

*香蕉蛋糕備料:
1. 黑點點香蕉 4 根 (外面要有很多黑點點的是最好的呦, 甜度高)
2. 奶油 200克 (喜歡濕潤感的, 可加到250克)
3. 糖 100克
4. 鹽 一小茶匙
5. 蛋 2-3 顆 
6. 麵粉 一杯約500 克
7. 蛋糕發粉 10 克

*好吃香蕉蛋糕做法
1. 首先將烤盤內周圍抹滿奶油, 可以多些, 烤時蛋糕外圍不會粘黏烤盤

2. 烤箱開到最大做預熱準備
3. 首先將糖和奶油混合, 奶油可放軟後一起用打蛋器打

4.  放入一茶匙鹽

5.  放入蛋一起打散

6.  再放入蛋糕用發粉 

7.  放入香蕉, 用馬鈴薯壓碎器把香蕉壓散, 沒有馬鈴薯壓碎器, 湯勺也可以拉!
     香蕉放多的話, 會有香蕉的果肉感, 感覺很好, 4 根剛剛好, 若香蕉太小條, 5根也可以!

8.  軟綿後逐次放入麵粉攪拌

9.  整個香蕉與麵粉融合後, 軟綿香氣濃厚, 可以直接吃拌好的香蕉麵團, 其實很好吃, 主要是先
     嘗一下的話, 這樣你可以知道這一次做或下次烤前的口感, 以後也可適度調整配方

10. 放入烤盤, 進烤箱約45分鐘, 用160度大約烤到半小時後約35分鐘時,先確認一下熟度與感覺, 再適度增加或縮短時間,

      這時候刀子插入, 蛋糕已烤好,不會粘黏刀(中間那道線, 其實不需要切開, 再烤的過程, 會自
      動出現一條列縫)


11. 當你你可以從廚房聞到滿室香蕉蛋糕的香味時, 就代表完成拉, 從烤箱中讓蛋糕靜放一下,  讓整個蛋糕油性吸乾, 然後就大功告成拉!


德式吃法, 怎樣都要來一朵鮮奶油!

好吃, 不多說!吃就對了!^^ 同理可証, 也可以加入巧克力, 核桃果一起都是很搭香蕉蛋糕的!香蕉太太會繼續烤下去, 只要實驗一成功, 一定隨時分享啊!

Ps. 香蕉太太自學成功的食譜都會在德意廚房內分享食譜做法, 對於本身不會煮, 或第一煮的請放心, 第一次就可輕鬆上手的, 歡迎大家多多享用食譜. 



Gut Appetit德意廚房:「德國馬鈴薯沙拉」百分百德國道地口味!香蕉太太被稱讚到不行!德國招牌菜單再加一個啦!撒花轉圈圈~

麵包和馬鈴薯真的是德國人的好朋友, 我也開始做了很多馬鈴薯料理, 我發現我還蠻升任德國媳婦的, 德國菜我可以一做就到味!像是之前分享過:馬鈴薯德國農民湯, 水煮雙烤馬鈴薯, 起司馬鈴薯, 德國起司湯等,  夏天將近, 昨天我第一次做了馬鈴薯沙拉, 我才吃過一次, 我可能味覺有被打開了, 第一次做就大成功, 被老公稱讚到不行的, 啤酒先生說很多德國人也做不出我這樣道地的口味, 是不是可以撒花轉圈圈拉~開心到想要快點來介紹「德國家傳馬鈴薯沙拉」的做法, 對於炎熱的台灣, 我想也是超適合的啊! 大家一起來做「家傳~德國馬鈴薯沙拉」!


*食材準備:
1. 馬鈴薯 小顆 約10-12 顆
2. 洋蔥 1-2 顆 
3.  Salami 一小段
4.  美奶滋 
5.  歐洲香菜
6.  酸黃瓜 
7.  水煮蛋
8.   鹽
9.   糖
10. 黑胡椒
11.  醋
12.  油 

* 美味做法: 
1.  含皮水煮馬鈴薯, 水中記得放入鹽(可以一大匙鹽), 中火煮約20-25分後開始確認熟度, 以 
刀具可以輕鬆插入馬鈴薯即可, 不要煮過爛囉, 煮熟好了後, 靜放幾分鐘讓馬鈴薯冷卻一下



2.  進行馬鈴薯去皮動作, 因為水煮過, 皮很薄也很容易剝皮, 這時的馬鈴薯外觀是完整, 比較不是爛透型, 如果先去皮煮, 外部很容易過爛, 去完皮後, 教大家德國馬鈴薯沙拉, 不是要完整形狀, 是像是削下來的不規則薄片, 可以任意切, 但不是切丁感




3. 削馬鈴薯的過程, 我已經開始不時先加入一些鹽, 讓待會攪拌時, 鹽可以比較分佈均勻, 也可以適度加入切碎歐香菜, 添味也增加配色

4.  馬鈴薯切片完畢, 我先開始第一次調味, 加入鹽約. 糖約1.5 湯匙, 沙拉用的油(你可以用橄欖油, 家用油也可以)馬鈴薯會吸點油, 讓吃起來口感不乾


5. 將切丁 洋蔥放入, 繼續進行攪拌, 加點黑胡椒, 以及約三大匙醋(如果你有水果醋, 或酒醋的也可試試),攪拌完試吃在適度添加調味, 然後放個約三分鐘




6. 馬鈴薯和調味融合後, 加入腌黃瓜切丁(個人覺得是德國版好吃, 美國版的口味不太一樣, 如果你買不到酸黃瓜, 用鮮大黃瓜試試, 但腌黃瓜有種酸感是很重要的味道), 然後一起攪拌!


7.  再來我們加入點德國Salami 口感, 切一小段, 以切丁的方式, 可以小小的煎一下更有口感, 然後放入沙拉一起攪拌!


8.  過程中一起做水煮蛋, 我煮了四顆, 放入水煮蛋切片三顆!然後在一起輕拌!


*從4.5.6.7.8 每個步驟都是已經可以直接吃的階段!都已經好有味道了!

9.  接下來要做最後調味:加入三匙美奶滋, 美奶滋不用過多, 想要多點濕潤感, 可以再加點油, 或一些熱水, 這步驟我有加點水和油. 最後一道再加入美奶滋, 除了可以包含所有口感外, 也可以掌握美奶滋避免加入太多讓口感太膩


10. 然後靜置, 讓所有食材與調味有點時間一起融合, 還不要放入冰箱呦!其實德國人喜歡馬鈴薯是有點溫溫的感覺!這樣就大功告成囉!然後我還是不時都再加入黑胡椒, 添味!

#Gut Appetit#晚餐搭配:水煮德國香腸, 水煮蛋切片, 羅馬番茄!好吃極了!




隔天我們都可再帶午餐便當, 晚上就將馬鈴薯沙拉放入冰箱, 隔天口感也是彼此很融合, 口感稍有不同, 一樣好好吃啊!

大家快來試試啊!讓家人一起嚐嚐!超好吃的「德國馬鈴薯沙拉」!包準小孩吃不停, 老公/ 老婆稱讚到不行!家人朋友雙手舉大拇指說大讚 👍啊!^^

#Gut Appetit# 德國人開動前都會說的話!意思是“祝你有好胃口”  好好享用的意思!

香蕉太太德意廚房:德國農民鍋Bauern Topf 超好喝馬鈴薯湯, 教大家輕鬆煮第一次就可上手煮出正統德國湯!還有秘密配方大公開啊!

在台灣大家有火鍋, 韓國有部隊鍋, 德國有農民鍋, 德國人也超愛湯, 所以也有各種湯品, 這次聽名字就知道, 源自德國正統家庭的家傳味道, 德國除了麵包, 另一主食是馬鈴薯,然後也愛將食材放入鍋中一起燉煮, 我分享過一些自煮成功的正統德國湯, 發現德國湯重點都是「要簡單好煮, 口味好喝又有飽食感的湯品」,接下來就來教大家如何輕鬆煮德國農民鍋囉!

*食材準備:
1. 三色椒:黃色. 綠色. 紅色三顆
2. 洋蔥:三到四顆(可視洋蔥大小決定數量)
3. 馬鈴薯:8-9 顆 (一樣可視大小決定)
4. 豬絞肉:約400-500g
5. 調味料:紅椒粉. 白胡椒粉, 香菜末(可用新鮮香菜,然後儘量切碎). 黑胡椒

*鍋湯做法:
1. 所有食材切塊狀: 三色椒. 洋蔥. 馬鈴薯

2. 首先下鍋煮的是豬絞肉, 先在鍋內放入油, 然後將豬絞肉炒1到2分鐘

3. 兩分鐘後, 將洋蔥一起下鍋炒, 約2 分鐘

4. 再將三色椒一起加入炒軟

5. 加入湯品調味:主要是甜紅椒粉約二大湯匙, 加入小茶匙的白胡椒以及香菜末一起調味

6. 加入水及調味料主要是可以蓋過食材, 如果想要湯多些就多加點湯一起燉, 我大約用500克水煮湯鍋, 中小火約10-15分鐘煮

7. 再加入馬鈴薯在一起煮約10-15 分鐘即可(避免馬鈴薯過爛, 第二次再加入一起煮, 可視個人喜歡的熟度煮馬鈴薯而決定煮的時間, 大約最後五分鐘我都會再試吃看看)

8. 整個煮完後, 可視個人喜好加入鹽或黑胡椒, 試玩味道,就是一個好喝又有飽食感的德國湯準備上桌囉!



9. 加味秘密配方1:我們剛好做了柏林小肉丸, 就一起加入煮, 增添湯內的肉的口感, 很讚的!

10. 加味秘密配方2: 德國哇沙比Senf , 通常是拿來沾肉丸或是肉腸的, 這款是小辣味的senf(不過一點都不過辣), 加入一湯匙後在一起吃!超加分與爆好喝的!大家有機會買到的話, 一定要試試看呦!




德國教育Vs.台灣教育!為什麼遇到新鮮事德國小孩都不會先害怕而是會想先嘗試呢?因為德國人是「給孩子翅膀, 讓他自己學會飛!」

朋友來德國出差, 來柏林拜訪我們, 跟我們過了一個週末, 第一天週六我和啤酒先生和先兩個小男孩, 我們四人搭火車到柏林市, 帶著朋友騎著腳踏車逛城市!我們就像個小自行車隊, 在柏林街頭探險自行車觀光城市概念!隔天, 星期天朋友再度來到我們家!參與了我們真實的德式家庭生活!

德國家庭很重視週末的家庭生活, 一起相處與陪伴是最好的假日模式!我們中午吃完了先生的招牌德國豬腳, 吃飽飯後, 德國家庭很喜歡一家老小散散步, 我們家附近有美麗的河和花園以及國王城堡可以小散步順帶帶朋友觀光一下, 我們就帶著朋友和滑著直排輪的男孩們一起去散步去!



我朋友也有個五歲的男孩, 在路上, 光看到男孩們直接滑著直排輪跟我們散步, 就已經相當好奇的也不斷跟我們討論「德國教育 VS. 台灣教育」的差別, 他說起他老婆覺得直排輪是太快速,刺激的活動, 希望小孩不要常玩, 他的男孩也是馬來西亞跟台灣的混血兒, 在他心中希望給孩子更多自由度學習,但也可感受到在台灣教育環境下的父母給孩童壓力或限制, 很希望探討與了解不同的教育成長觀點:像是德國的幼稚園教學內容, 小學教育體制, 以及與孩童的溝通法以及玩樂的限制性等, 我也常跟啤酒先生討論就我所看到的教育台灣小孩和德國小孩的差別. 因此很有心得可以分享!

*德國小孩自主性高, 從小就很能自主的表達意見
德國小孩很能表達自己的思想, 也很有主見, 尤其早在六七歲時期, 對自我意識開始有概念,這階段就讓他們自由表達想法, 這是很好的養成階段, 德國父母通常也不會強迫小孩做他們不喜歡的事, 像是不餓時可不用吃, 德國父母不會強規定或餵食, 德國教育觀念「自己都不願意被強迫, 所以他們不會強迫小孩」 , 同理心理解不讓小孩壓抑情緒, 喜怒哀樂都讓他們自然宣泄表達, 父母也可透過孩子情緒發洩的過程, 更可觀察小孩的變化與了解孩子真實遭遇到的狀況或內心世界. 相對台灣小孩可能會被告誡「不可以哭」或「不能生氣.鬧脾氣」等, 在德國小孩是受尊重的個體.  

*德國小孩被鼓勵自由探索,在生活體驗中學習
我對啤酒先生的小孩的第一印象:「兩個男孩倒掛在我們家門前的樓梯欄杆上, 而且愛到掛多久就多久」, 這是很有趣的地方, 我們可能早就擔心或制止了, 但漸漸了解這兩個男孩能攀爬的地方他們不會乖乖站著,  但從沒聽見先生說一聲「不!」, 不是啤酒先生不擔心他們的安危, 而是他會觀看有時提醒, 但因早先他們就生活中讓男孩們不斷的去嘗試各種可能性, 先生的男孩一個十歲, 一個七歲, 他們可以橫渡家附近的大人都要遊上個半小時的大湖, 他們可以六歲就自己滑獨木舟, 他們可以看到大樹就直接往上爬, 前陣子下雪時, 我們在家附近的天然滑雪場滑雪, 整個滑雪場大大小小的小孩非常多,但卻沒有半點哭聲, 不是摔不痛, 而是都認知這是玩樂的代價,摔倒了, 摔痛了摸摸自己還是爬起來繼續玩, 我說那是天然的勇敢練習場,自然在生活中體驗, 也都會自己挑戰自己的記錄, 都是潛在開發自己能力的一種方式!


*德國小孩不是在保護的環境下成長
你在德國可以看到社區或公園到處是小孩的遊樂園, 然後你會看到的小孩遊樂園充滿了冒險的感覺, 首先會看到很多沙地, 各種大小岩石, 和木造的攀爬的屋子或設施, 跟我們的公園軟墊和塑膠遊樂設施, 孑然不同!我跟台灣朋友說過這些設計, 他說:「你放心, 我的小孩一看到不會靠近, 會直接說“危險呦”」這聽來像是笑話, 但也反映了德國人認為小孩在玩耍中可以體驗各種可能的安全問題,這反而是訓練小孩可以透過體驗來學習不受傷: 不當的玩耍可以會疼痛或在玩耍中如何避免可能的危險發生, 反而是這樣小孩都更能控制自己的玩樂能力, 這就是德國認為最好的生活玩樂體驗. 相對台灣小孩較倍受保護, 連玩樂起來都會受限, 或被“眼神深深關注”,在德國的小孩感覺玩樂的自由度高, 啤酒先生是木工, 我們boys是拿起鑽槍幫忙鑽洞, 他們也想擔任重要角色, 他們會自知自己小心使用, 其實常想常看德國小孩的自我行動能力很強, 不僅是他們從幼稚園開始就是學習玩樂外就是各種體驗, 我們實在是擔心過度, 以擔心為出發點!當然亞洲或台灣父母要讓孩子做這些體驗前心臟都要練強一點! 


*德國小孩的順從自己內心,直覺好!膽大心細!
也許我們亞洲或台灣社會真的感覺多些危險, 所以我們從小被教育出門要很小心, 更不可跟陌生人說話等, 但在德國跟陌生人打招呼是很正常一般的事, 我反倒覺得這對小孩是好事!因為當小孩自然接觸外面世界的各種人, 他們可以運用天生的直覺感, 不好的人他們自然感覺怪異會表現回避!這就是直覺的養成, 我們從小的限制, 反容易讓自己常懷疑或失去直覺力的辨別!有一次我和先生在火車上, 遇到一群約十歲左右的小孩要去校外教學, 他們看著我翻閱著中文書, 有兩三個很默默靠近我, 默默觀察了一陣子後, 一個小女生開始跟我們簡單對話, 她說她觀察到我們中文書是直式的, 然後提高興趣開始詢問關於我的書, 也問起我和我先生如何溝通, 我先生說:「我們是用英文溝通」然後他們轉向我,開始跟我說起簡單英文問候以及我們各自握手介紹彼此的名字, 然後更多幾位小朋友圍過來, 這時候正是學校剛教他們英文的時期, 他們敞開心跟我說起英文, 然後連忙跟隨車老師說他們跟我說了英文, 孩子們感覺很開心也很自信!當我們要下車時, 是一群小孩跟我說再見!這一段過程, 我可感覺孩子們在直覺中可感覺到安全, 然後觀察, 然後可以擴展到跟陌生人自然連結或交談!真心感覺到與其跟孩子說「不」,不如讓他們自己養成自我的直覺判斷力!

這些都是我跟著男孩們生活, 感受到的德國小孩的不同, 第一個不同是你會覺得「德國小孩不是小孩」父母真的扮演從旁陪伴與教導的角色, 直到他們18成年, 在台灣已經有很多新一代父母, 開始偏向西式教育方式, 但有時候父母好像又迫於大環境下的整體壓力或教育模式,對孩童教育還是比較保護或強壓或有限制的教育方式, 德國人的整體意識都比較屬於自然成長派的思想模式, 用這樣的思維教育下一代, 自然會形成不同的成長過程, 我覺得這看到德國與台灣小孩的差別在於「小孩能不能全然做自己」,
最近有報導:連美國家長都想借鏡德國的教育,想了解德國人如何教導下一代!德國小孩是從生活體驗中學習與長大!這也是德國的人深植意識的「ORGANIC天然成長的概念」讓孩子是在自由意識環境下成長!

德國人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給孩子一雙翅膀, 讓他自己學會飛」,我的人生在去年開始了新的篇章,在德國從頭歸零,從新開始, 啤酒先生也給了我一雙翅膀, 讓我在德國~學習飛!